2024年3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第八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成都年鉴(2023)》成功入选。这是《成都年鉴》继四次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年鉴类)特等年鉴之后的又一殊荣,实现四川省市级年鉴创建中国精品年鉴“零”的突破。
《成都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成都年鉴社编纂出版。《成都年鉴(2023)》为第37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篇目结构科学严谨、年度资料全面真实、精益求精品质提升,全面、系统、翔实记述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一、精修篇目,彰显时代地域特征
《成都年鉴(2023)》篇目设置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突出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一是优化篇目结构,层次化繁为简。全书将大篇结构调整为中篇结构,主体内容设37个类目、328个分目,新增“功能区建设”“区域发展”等类目,“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等分目,“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升格为类目,调整后的篇目以类系事、横排纵写,领属得当、逻辑性强,层次清晰有序。二是把握时代发展脉络,记录具有地域特征的鲜活内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升格为类目,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记录成都市的发展实践和取得的新成就;设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等分目,充分反映国家战略部署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图景。三是调整类目、分目名,突出年度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将“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生态与资源保护”类目更名为“都市农业”“制造业”“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保护”等,全面反映年度工作特点。
二、精选内容,全面刻画城市年轮
《成都年鉴(2023)》坚持鉴证城市的编纂定位,精选资料内容,拓展年鉴记录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刻画城市发展年轮。一是资料收集全面翔实。收集全年成都主流媒体报道、各单位官网发布的大事要情,形成拟选条目并主动联系供稿单位提供素材,组稿工作变“来料加工”为“命题作文”,确保年鉴资料全面系统。二是选题记录时代强音。精选年度大事要事、时事新事,卷首设置“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成都这十年”等图片专题,以组图方式记载重大主题事件,盘点成都进入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成就。新经济产业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书中设置“新经济产业”等类目和“电子商务”“新兴服务业”等分目,记述成都市在改革发展中的创新突破。三是内容回应人民关切。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设置“民生实事”分目,记录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收录“春熙孃孃”参与商圈治理图文,记述市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融入;“年度要闻”中用12张组图呈现成都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反映市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精雕细琢,严管流程确保质效
《成都年鉴(2023)》坚持年鉴编纂出版的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组、编、校、审、印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加强和完善年鉴编纂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一是强力推进组稿。编写提纲经反复论证,由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会审定后向市级部门、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中央、省级(驻蓉)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等139家单位征集图文资料,确保组稿工作提速。二是认真落实评审意见。按照中国精品年鉴专家评审组四轮指导意见,对文稿内容逐一进行增稿、删减、整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书通查统改,确保意见落实到位。三是严格落实审校责任。严把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建立年鉴社专业编校、组稿单位编写作者、重点单位特约编辑、外聘专业审校人员四支队伍,按“三审三校”流程开展多轮审校,确保差错率低于万分之零点五。
四、精心设计,提升年鉴使用价值
《成都年鉴(2023)》坚持服务人民所需,把年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精心打造,不断创新形式,提升品质,发挥年鉴的社会价值。一是资料表现形式丰富。突破年鉴纸质媒介瓶颈,选取重点条目制作影音视频,设置扫码“观视频、阅资料”功能,丰富信息载体和资料内容,实现图文与影音资料的多形式呈现。二是查询使用便捷。科学设置多重检索系统,书前设置中英文“目录”,书中设置“书眉检索”,书后设置“索引”,在“成都市情网”“成都年鉴网”“成都方志云”“成都年鉴”微信小程序上刊载《成都年鉴》网络版和电子书,实现关键词搜索、图文下载等可移动即时阅读、查询功能,提升年鉴作为城市百科全书的存查使用价值。三是装帧设计美观悦目。《成都年鉴》封面以太阳神鸟图案为元素,突出成都地域文化特色;全书内页排版留白率低,专题图片排版灵活,地图采用折页等方式,增强年鉴的视觉效果和内容呈现。
(成都年鉴社)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