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方志网首页

《香港志》捐赠仪式及主题研讨会受到国务院港澳办、中联办以及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品单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香港志》捐赠仪式及主题研讨会受到国务院港澳办、中联办以及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该作品入选2023年地方志网络精品(文字类),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创。202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香港地方志中心举办《香港志》捐赠仪式并召开主题研讨会,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视频致辞。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广泛共鸣,国务院港澳办《港澳工作动态》专刊、香港中联办微信公众号专题介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香港电台、凤凰卫视等39家内地、香港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刊发稿件91篇,认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推动香港民众特别是香港青少年以史为鉴、增强国民身份认同,以及苏港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香港志》捐赠仪式及主题研讨会受到国务院港澳办、中联办以及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8月29日下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与香港地方志中心以连线方式联合举办了《香港志》捐赠江苏省方志馆、南京市方志馆仪式并召开主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激励民众鉴古知今,增强国民身份认同和爱国情怀。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分别在赠书仪式上视频致辞。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视频致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视频致辞)
  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香港由此被迫与祖国分离,饱受屈辱,痛彻肺腑。在历经百年沧桑后,香港终于在1997年回到祖国的怀抱,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祖国一起共创辉煌,共同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9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启动编纂首部以香港冠名的地方志书《香港志》,记述香港7000年历史变迁,印证了香港与祖国命运与共、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此次捐赠的是业已出版的首册《总述 大事记》和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
(受香港地方志中心委托,《浙江通志》副总纂颜越虎向江苏省方志馆、南京市方志馆分别赠送《香港志》)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向香港地方志中心回赠《江南通志》)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向香港地方志中心回赠《南京通史》)
  费高云首先感谢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地方志中心等单位长期以来对江苏工作的关心支持。他指出,这次《香港志》捐赠仪式,不仅是两地方志事业的大事,也是苏港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香港志》首次捐赠内地省市方志馆就选择江苏省方志馆、南京市方志馆,我们非常高兴、深受感动。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港澳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文化、地方志等各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学好用好《香港志》,推动两地群众知香港、爱中国,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陈国基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活动在今年举办,別具意义。”他强调,香港“要培育国家和身份观念认同,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国家历史和香港历史,《香港志》在这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寻根、记载、传承的方式,记述香港千百年变迁,全面反映香港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的关系。”“鉴古知今,香港会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松平、香港地方志中心总裁林乃仁、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姜巧玲先后在赠书仪式上发言。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向香港地方志中心回赠了《江南通志》和《南京通史》。赠书仪式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主持。
(江苏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松平发言)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主持赠书仪式)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姜巧玲发言)
  赠书仪式结束后,内地和香港有关学者举行了“由痛彻肺腑到民族复兴:《南京条约》与香港回归”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范徐丽泰,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及珠海学院校长李焯芬,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蜀永,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院长邱逸,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熊月之,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范金民,南京大学香港研究所所长孙扬,《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馆长苏真及《浙江通志》副总纂颜越虎等应邀参加研讨会。
(“由痛彻肺腑到民族复兴:《南京条约》与香港回归”研讨会)
  2022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苏港两地学者专家冀通过是次研讨会,激励两地民众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在牢记曾经的苦难之余,将历史的教训化作奋进的力量。 
  熊月之教授表示:“抚今追昔,总结沉痛的教训和宝贵的经验,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的时代,封闭必然招致落后,开放才能带来进步。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范徐丽泰女士指出:“要充分重视青年人对国家近代史的认识。青年兴则国家兴。未来要教育好香港年轻人,说好中国故事,必须以史为鉴,自强不息,协助他们明白‘’弱国无外交”的事实,以及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
  范金民教授指出:“香港救亡图存,从未缺席,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发源地;新政协运动广泛开展,是新中国打破西方封锁的对外交流的窗口,香港爱国人士为新中国运送了大量禁运物资;香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与受惠者;香港回归后,命运从此掌握在香港同胞自己手中,香港扫清了施政的障碍,创造了良好的管治环境,开启了良政善治的新篇章,香港进入了日益繁荣、更加美好的新阶段。”
  李焯芬教授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导致香港被迫脱离母体,是百年屈辱的开始。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可以为国家、为香港开创更睿智、更美好的未来。因此,苏港在地方志领域的交流互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扬博士说:“地方志是联通地方和国家一个重要的文化纽带,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香港出版了地方志,把香港的历史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历史脉络中叙述,体现了香港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这段历史。”
  刘蜀永教授认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署具有双重历史作用。一方面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一方面,这又是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复兴的开端。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大门,唤起了中国先进分子觉醒,促使他们努力探索社会变革和革命之路。19世纪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之下,香港地区被外国侵占。1997年在国家强大起来之后,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有必然的历史逻辑联系。”
  苏真馆长说:“南京静海寺纪念馆作为南京条约议约旧址,见证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铭记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的伤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学历史,思兴衰,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让我们共同携手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香港明天一定会更好!”
  邱逸博士表示:“从《南京条约》到香港回归这过程是迭加了皇朝中衰、三千年未有变局、新型态帝国入侵的诸多历史问题,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最九死一生、最曲折跌宕的奋斗史。这段时间是古老的农耕民族通过革命再生走向现代化历程;其先抑后扬的经历,表现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特质;《南京条约》代表的衰落碎裂有多悲惨,香港回归代表的复兴归来就有多震撼。”
  颜越虎教授表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绝大多数香港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从每一个感人事例中,体现出的是他们深挚的爱国情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将永远激励香港民众,永久照亮香港未来!”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