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述纪要
四川省“十三五”地方志工作综述
2021-06-10【打印】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深入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三大使命,突出抓好“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高位推进,攻坚克难,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成绩斐然,亮点纷呈,初步实现了从方志大省到方志强省的转变。

  一、争取党政重视,走入百姓生活,“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理念成为共识

  (一)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并充分肯定地方志工作。2016年5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并讲话。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第二轮修志纳入省政府督查工作内容,倒逼工作落实。2018年至2020年,省领导12次对全省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要求。2020年各地领导调研或批示地方志工作338次。加强汇报协调,机构改革中,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首次将史志编纂工作列入1044个涉改部门“三定”规定或科室职责,为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组织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地方志系统6个单位、12名个人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典型。

  (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地方志工作。全省28个市、县建成方志馆(史志馆)并对外开放,建成12个乡(镇、街道)情馆和89个村(社区)史馆。在川、渝6所高校设立四川省方志馆分馆(其中3所为川渝共建),在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设立方志文化宣传基地。全省建成24个地情网站、9个数字方志馆(数据库)、69个新媒体平台、37种史志期刊(资料)等方志文化传播阵地,成为与社会各界互动交流的桥梁纽带。持续开展史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先后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等征文活动,吸引省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就征集各类作品4454件。《中国影像方志》四川篇50个县(市)节目在央视播出。

  二、党建领航发展,锤炼过硬队伍,方志事业发展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19年,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获省直机关“四好一强”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班子。

  (二)加强行业互学互鉴。先后承办4次全国性会议,依法治志、期刊工作、贫困民族地区志鉴编纂等多项工作在全国地方志系统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上海、浙江等地同行多次到四川学习借鉴;多次组织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赴北京、浙江等地考察交流,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各市(州)地方志办积极组织开展省内外对标学习、考察交流活动。

  (三)加强干部培训锻炼。以学习培训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全省地方志干部队伍素质,形成带动有力、层次分明、见贤思齐的人才递进体系。“十三五”期间,组织8批307名党员干部赴清华大学、大巴山干部学院等地接受党性教育培训,锤炼党性,拓宽视野;举办工作培训、理论研讨、业务轮训等活动,着力提升履职本领;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围绕二十四节气、四川历史名人、习语金句等撰写文章,一批年轻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快速成长。

  (四)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制定《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管理办法》。“十三五”期间,下达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67个,61个课题已结题。出版《史笔耕耘 志者情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省地方志论文选编(1978—2018)》《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汇编》等成果。系列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总结思考,为地方志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借鉴参考。

  三、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依法治志的保障力不断提高

  (一)完善机制,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体制完备,主要领导交流任职成为常态,为地方志事业注入新的力量。攀枝花、绵阳、乐山、雅安、资阳、凉山等市(州)及高县、万源、石棉等县(市、区)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管理。

  (二)建章立制,政策护航。全省21个市(州)、93个县(市、区)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工作意见,21个市(州)出台本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为发展地方志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先后印发《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为全省志鉴编修、文化传承、质量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依循。

  (三)规制约束,提升质量。强力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大纲层层审查和复核制度、《四川年鉴》编纂篇目联合审查制度、省直部门大事记年度报送制度。自贡、泸州等10个市(州)组织开展县级综合年鉴篇目审查,绵阳、凉山等地开展年鉴评定工作。组织制订《〈四川省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市县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乡镇村志编纂指导纲要》,成都、宜宾、眉山制订乡镇志(名镇名村志)审查验收办法,建立全员业务培训制度,从制度机制等多方面规范提升志鉴质量。

  四、突出主业主责,聚力伟大实践,地方志的影响力不断凸显

  (一)全面完成“两全目标”任务。“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法定职责和硬性任务。全省各级以“堪存堪鉴”为标准,全力以赴,积极推进,《四川省志(1986—2005)》92个分卷、21部市(州)志、179部县(市、区)志全部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205部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圆满完成任务。

  (二)及时记述恢宏历史。结合汶川、芦山、九寨沟地震及灾后重建,编纂出版抗震救灾志、抗震救灾大事辑要和文献辑存等志书和地情资料,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极重灾市(州)、县(市)编纂出版汶川特大地震本地抗震救灾志,为全世界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发挥志鉴功能,留存时代记忆,编纂《生命至上——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成都、泸州等9个市(州)及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及时收集资料,编纂抗疫画册、大事记等。编纂《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启动编纂《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四川》画册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讲好四川故事,弘扬伟大精神。

  (三)挖掘灿烂巴蜀文化。为传播大熊猫文化,服务四川立体全面对外开放,编纂全球首部《大熊猫图志》(中英文双语版),该书在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中作为宣传册封面图书予以推荐,并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四川对外宣传名片。《大熊猫图志》与《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巴蜀史志》大熊猫专刊、方志四川电台大熊猫音频节目,共同构成四川大熊猫文化宝库。编纂出版川菜、川酒、川茶、川剧等10余卷特色志书,丰富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编纂出版《西康通志》《四川石窟寺志》《中国苴却砚图志》《锁口村志》等特色志书,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出版《四川历代方志集成(1—4辑)》(108册)、《巴蜀珍稀水利文献汇刊》《迪山日记》等,丰富巴蜀典藏内容。

  (四)方志成果璀璨丰硕。组织开展四川省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方志类)初评暨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共评出地方志成果一等奖118项、二等奖275项、三等奖344项,其中2项地方志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8项地方志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全省年鉴成果中有72部获全国地方志奖项,其中特等奖2部,一等奖16部。3部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2部酒志进入中国名酒志文化工程,1部山志进入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

  五、坚持修志为用,服务文化强省战略,方志文化自信的支撑力不断坚实

  (一)紧扣中心大局,提升资政辅治水平。发挥地方志“育人、资政”功能,向各级党政机关和图书馆等赠送志鉴成果、地情书籍,向地方“两会”代表(委员)赠阅年鉴或年鉴简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编纂《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1949—2009)》《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省乡镇简志》,出版《蜀韵纪事》《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等史志资料和地情书籍,保存历史文脉。创办《资政参阅》《四川要闻》,供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决策参考。

  (二)紧抓时政热点,扩大巴蜀文化影响。针对重要历史节点和舆论焦点,结合群众关注重点,宣传历史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李克强总理视察宽窄巷子等,赓即组织采写文章、编纂具有成都记忆的地情文化系列丛书,宣传地方文化。2018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编纂出版《图说红军长征在宜宾》《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等红色书籍。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编著《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展现四川巨变。2018年以来,《巴蜀史志》先后出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专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四川历史名人专刊、脱贫攻坚特刊,广受好评。其中,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在“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展出,并入选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地方志部门在传承弘扬巴蜀文化中的时代价值日益彰显。

  (三)紧贴现实需求,加大方志文化传播。构筑“方志四川”“两微八号一网一刊一台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截至2020年底,“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数突破6万名,访问量突破1.37亿次,“四川省情网”浏览量达8378万次。加强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合作,与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新媒体上有互动”的大方志文化立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2019年被清博指数认定为全国最勤奋的史志类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官方电台荣登喜马拉雅“2019政务音频巅峰榜”、音频节目《舌尖上的四川》被评为全国政务专辑人气类前十名。“方志四川”川观号获评2020年度优质政务类“川观号”、“方志四川”澎湃号获2020年度“最佳政务传播•文旅传播奖”第三名,方志文化的感染力日益增强,关注度、认可度越来越高。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