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部门志:《常熟市交通志》
1990年2月,《常熟市交通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万字,设12章39节;序言、概述置于卷首,编年大事记、编后记附于后,另有34帧彩色照片、图2张(1949年常熟县公路航道示意图和1985年常熟市公路航道图);志书上限迄于民国元年(1912年),下限止于1985年。资料翔实、丰富,详略得当,记述了常熟交通73年间的变化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水、陆交通。交通志从第一章至第八章记载了常熟境内水陆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约占全志的四分之三。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南、西有沪苏锡等大中城市,北滨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旧中国,因时代局限,常熟的地理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据明末清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有名可考的塘、河、港浦、泾、洪、浜等自然河流共有844条,湖荡23处,桥梁870座,境内河港密布,而运输也主要依赖小型木帆船(称“航船”)。据1949年时统计,有大小航船505艘,总吨位约4000吨,运量21万吨。过长江往邻埠通商,能通过15吨至40吨载重船的大型河道主要有白茆塘、盐铁塘、山前塘等10余条。轮船运输兴起始于清末,境内始通轮船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系上海英商老公茂轮船局营运的沪常、苏常客班;民国37年,常熟私营轮船局达到最盛时有同业公会会员48家,轮船53艘,行驶27条航线。至1949年,剩21艘轮船13条航线。
常熟旧时的陆路交通为沿河塘路。公路建设始于民国16年,国民政府建都于南京后,江苏省建设厅规划省、县两级公路建设,常熟县境计划修筑的公路有数条,但直到民国23年8月,因抗战需要才突击筑成锡沪路、苏常路,常熟始通公路。后因日寇侵华,战乱连年,至常熟解放前夕,该两路长期失养失修,残破不堪,公路交通未再有重大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业俱兴,常熟交通事业日益发展。至1985年底,境内航道干线、支线共61条525.5公里,设置航道航标27个,大型船闸1个,各类客、货运输船舶近5000艘,陆上交通有过境国道1条、省道2条,支线公路23条,公路养护总里程达283.26公里;通往外省市的客运长途营运线路31条,2647公里,市内农村公交线路20条;货运可达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类大小客、货车辆有1100多辆,自行车32.3万辆。交通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常熟经济的飞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交通志在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中还对交通监理机构、交通工业、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教育科技、交通行政机构作了记载。在“民船运输”一章中还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及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有许多船民为国家民族、为人民革命作出贡献,甚至流血牺牲的事略。
(来源:常熟史志微信公众号)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