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榆次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
刘星修,王介石、齐世恩纂。
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康熙二十七年(1688)补刻重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为一函二册。版式为半页九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白口题“榆次县志”, 版心题卷数、卷名及页数。卷端题“榆次县续志”。《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一、全球馆藏及整理情况
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存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收录该志。影印本有2009年学苑出版社《天春园藏善本方志选编》本(第30—31册);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第35册收录);2021年10月三晋出版社(晋中市榆次区史志研究室编)仿古线装本。
二、编修者生平
该志姓氏列榆次知县刘星为续修,儒学教谕张浩、张尔实为订正,鸿胪寺序班张运嘉等4人为经理,乡宁县训导、邑人王取善为拾遗,平遥县教谕、邑人王介石,候选训导齐世恩为编辑,庠生郝振子等4人为采访,廪生张运晋等4人为缮写,候选县丞王砺石、庠生李如赝为绘图。
刘星,字拱垣,又字东轩。河北清苑县人。出身贡监,康熙十九年(1680)至二十七年(1688)任榆次县知县,劝农桑,严保甲,兴学校,讲乡约,政绩颇良。后升任刑部主事,康熙三十三年任雷州知府(嘉庆《雷州府志》)。
王介石,字豫二,又字玉甫。邑人。出身拔贡。康熙十六年(1677)任平遥县教谕,以古文教诸生。康熙三十五年任广昌县教谕,“性嗜学,博极群书,勤考课,于士子多所裨益。间有贫者,时以俸米周之,至今犹颂其德。”后升河南桐柏县令,未任卒于家。乾隆《榆次县志》卷13、乾隆《太原府志》卷36、同治《榆次县志》卷8、民国《榆次县志》卷18均有其传。
齐世恩,字君锡。邑人。出身岁贡。
三、编修始末
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刘知县考榆次县志“自明熹庙壬戌(天启二年,1622)重订,以至国朝甲子肇元,其间六十三年事,阙焉未补”,感“不能无文献残佚之慨,于是谋诸邑士大夫,举其博闻强识者,采访惟老,望重班、马者,草创是任”,并“于簿书之暇,为之校雠、编次”,于康熙二十三年春,稿成并付梓。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间,星又补修重刻。
四、县志内容
是志编次,卷首康熙二十三年通议大夫、提督山西学正、按察使司副使杨素蕴序,康熙二十三年榆次知县刘星序,榆次县续志姓氏,凡例8则(刘星撰),目录,图考志(列有图12幅,计参井图、榆石图、涂水源委图、渠路全图、八景图);卷一天文志(分野、躔度、隶属、占候);卷二地理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水利、古迹、丘墓、物产);卷三建置志(城池、县治、学宫、公署、祠祀、坊表、铺舍、桥渡、乡镇、宫室、恤典、寺观、都里);卷四赋役志(户口、丁徭、田赋、运支、盐法、商税、畜税、酒税、当税、班匠、积贮、驿站);卷五学校志(祭器、书籍、卧碑、学政、乡饮、乡射、作养、义学);卷六武备志(军器、屯田);卷七职官志(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驿丞);卷八宦迹志;卷九选举志(进士、举人、荐辟、恩贡、拔贡、岁贡、例监、武进士、武举、貤封、恩荫);卷十人物志(才品、孝友、殉难、贞烈、武略、义民、耆行、流寓、隐逸、仙释);卷十一风俗志(记载、明尚、岁时、俗礼);卷十二灾祥志;卷十三艺文志(碑记、奏疏、书、说、墓表、志、诔、赞、铭、传、诗、赋、辩、记、文);卷十四杂记志。志末有儒学教谕张浩跋。
五、文献价值
是志系续明万历志而作,旧志已有记述,并无所更新,此志则略而不记,注曰“见前志”,如卷首图考志中“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天文志“分野”,地理志“沿革”“疆域”“形胜”等均注有“见前志”;有些需调整体例,新增门目则注曰“新续”或“续补”字样,如天文志下躔度、隶属、占候三目;学校志中祭器、书籍、卧碑、学政、乡饮、乡射、作养、义学八目;武备志下军器、屯田二目;风俗志等,均标有“新续”。后人对此志评价不一,《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云:“此书取材极为严格,必据多方咨访,或规则往牒,始行著录。……旧志学校寓于建置,是编以庠序之设为一隅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理应独立。又旧志职官不载驿丞、建置遗修武库,此书补驿丞于县尉之下,列武备于文教之左,此皆称善也。旧志以星度等见地理内,不列为门,盖因弹丸一区,无事广引,用意至佳。此本则增立天文一门,详著分野、躔度、隶属、占候于下,并绘图呈象,以备考核,斯乃徒烦篇帙,无补实际也。”亦有评价此志:“尽反旧志体例,出以新裁,驰骋词翰,忽略考实,土地、户口国本也,不能详其数,物产、赋税国用也不能举其科,邑人故称刘志者亦如断煤残楮,不获窥其全豹。”
(摘自《晋中地方志总目提要》)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