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白城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该卷年鉴曾入选首批吉林省精品年鉴,并在2023年吉林省年鉴质量评审中获评特等年鉴。经中共白城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白城年鉴(2022)〉编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的通报》,45家供稿单位获先进集体表扬,64名年鉴撰稿人获先进个人表扬。此外,经市委组织部批准,《白城年鉴(2022)》1名编纂人员获嘉奖。
近年来,白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在中共白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全国、全省实施年鉴精品工程机遇,攻坚克难,力创精品,推动白城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升。
一、坚守初心,主动服务大局
白城市地方志办公室高度重视年鉴质量建设,坚持把《白城年鉴》作为推介白城的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全办人员统一思想,自我加压,在力创精品中寻求新的突破,努力提升年鉴服务大局能力。一是主动汇报,争取支持。积极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年初组织召开全市年鉴编纂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出席并讲话。二是精心谋划,组织有力。组织全办人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明确时间节点,完善编纂流程。精心策划框架,集体研讨推进,逐个类目逐条推敲完善。主要领导带头查阅媒体信息、研究三定方案、深入部门调研,搭好架子,找全资料,为编好年鉴奠定框架和资料基础。三是凝心聚力,克难攻坚。2022年,全办人员保持创精品的信念不动摇,同心协力、迎难而上,从组稿到落实意见等各个阶段,适应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要求,采取集中、居家等工作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组稿进度,全力以赴落实专家意见,推动年鉴向精品目标迈进。
二、坚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
《白城年鉴(2022)》在框架设计上突出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年度特点,在表现形式上适度创新,充分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一是梳理百年征程,鉴证时代发展。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卷首彩页设置专题“白城百年”,设计“探索新道路、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擎绘新蓝图”4个版块,精选89幅生动的图片,再现白城百年发展历程。二是围绕发展战略,创新类目设计。紧紧围绕白城市“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一即“抓好粮食增产”;三即“坚持工业主导、投资拉动,项目为王、资源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步推进”;三即“释放新能源、农牧产品、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四即“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产业集群”),科学制定框架,明确资料收集方向和重点,类目从上卷的32个增加到41个。增设“新能源发展”类目,全方位记述白城释放新能源资源优势,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围绕“粮食生产这一头等大事”,增设“黑土地保护”“种业”等分目。围绕构建“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收录《“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综述》专文,设置“十大产业集群推进”等条目;完善旅游业类目,挖掘记录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业态等内容,突出白城生态原始、红色记忆、冰雪体验等旅游特色。紧跟时代发展,深入挖掘记录特种行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围绕“一老一小”记录民生发展,收录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一老一小”专业情况等,全方位体现地域发展特色,力争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三是活化表现形式,延伸记述视角。广泛使用延伸阅读和相关链接表现形式,介绍背景,记录特色事件,让年鉴内容更鲜活,更富资料性。设计打磨美化版面,突出生态理念,融入鹤乡元素,精选材质,修改封面、内文版面20余次。
三、坚定目标,全力塑造精品
一是加强专题辅导,提升供稿水平。召开撰稿人培训班,专题讲解如何搜集资料、完善内容等,明确规范标准,做到从源头上提升稿件质量。二是强化有效沟通,发挥“众手”力量。为打破撰稿人员“过去怎么写、现在就怎么写”的固有思维模式,编辑人员在沟通前充分“备课”,通过查阅公众号,登录行业网站、研究工作总结等方式,深入了解部门职能、年度工作亮点,以“循循善诱”式引导拓展撰稿人思维,深度挖掘相关资料。编纂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邮箱、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与供稿单位沟通1000余次,完善大纲9次,全方位改版10余次。三是专家意见引领,创新编纂理念。深度分析、研读专家意见,与指导专家深入沟通,在钻研中不断刷新编纂理念,从框架设计、内容归属、资料丰富、文字规范等各方面不断有新认识、新突破,逐条落实专家意见433条。四是借鉴“他山之玉”,不断精雕细琢。学习参考中国精品年鉴、吉林省优秀年鉴等10余部,在原始稿件基础上,再次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秉持边修改边丰富理念,收录内容从上卷80万字增加到111万字,表格从40个增加到102个,信息承载量明显提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白城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
(吉林省白城市地方志办公室)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