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期刊概览 > 《中国地方志》2018年第3期
18-3.png
《中国地方志》2018年第3期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时间:2018年6月
  • 国内统一刊号:11-1395/K
  • 主办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国际标准刊号:1002-672X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方志》,创刊于1981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级历史类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学术期刊。《中国地方志》办刊宗旨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关于修志工作的部署;对全国修志实...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新方志研究·

浅析方志学学科建设及方志学专业在高校的发展路径  沈松平·4·

第二轮修志几个问题之我见  王复兴·12·

志书金融编篇目设计与内容记述问题浅探  许德忠  初云峰·17·

·旧方志研究·

横剖之史:刘咸炘论《华阳国志》  熊锐·22·

《华阳国志》史料价值再认识

——以三国蜀汉史研究为例  张寅潇·30·

明代以来方志文献中明十三陵的历史书写和角色转变  刘少华·39·

方志与日记的互文性研究

——以道光《石泉县志》与《庚复日记》为例  顾一凡·48·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述略  张毅·61·

CHINESE LOCAL CHRONICLES·地方史研究·

明代湖北进士地理分布及其成因  张晓纪·65·

地方志所见清中叶陕西民众的日常生活  封磊·85·

试论清代宜荆地区宗族祠堂发展实态  白冰洋·94·

孙延钊与温州地方史研究  廖章荣·103·

民国时期西北地方文献目录述略  周日蓉·109·

地方文献收藏利用略论

——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例  尹虹娟·119·

·新书介绍·

《紫阳县志(1986—2010)》出版发行·11·

《南京名志导读·府志篇》出版·93·

《昆明市志(1978—2005)》出版发行·118·

 

英文目录与摘要(CONTENTS)·123·

浅析方志学学科建设及方志学专业在高校的发展路径

沈松平

提要: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方志无学”的传统偏见使方志学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相对滞后。方志学定位为历史学(中国史)的二级学科在今天已无意义,可以考虑成为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或与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合并为“图书情报与方志档案管理”。无论是否有官方名分,校地协同都是打破目前高校方志学专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方志学学科建设学历教育校地协同

 

第二轮修志几个问题之我见

王复兴

提要:

第二轮志书中的“官本位”思想,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编专记大小官员,人物简介部分只介绍在世官员,有损志书质量,应消除“官本位”思想对修志的影响。有些第二轮志书在细微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有硬伤,原因是志稿评议会后未沉下心认真修改就匆忙出版,解决办法是要重视最后阶段的质量把关,出版前要有充足时间对志稿精雕细刻。特载是报刊体裁,作为年刊的年鉴可用特载,但作为传世之作的方志不宜采用。艺文是方志传统篇目,应记载著述书目,而不可收录诗文和金石铭文等。

关键词:

第二轮修志官本位特载艺文志

 

志书金融编篇目设计与内容记述问题浅探

许德忠 初云峰

提要:

志书编纂强调篇目设计要突出重点章节,内容记述要突出重点,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因此,要从金融业本质属性与地方实际出发,对金融编进行整体篇目设计。在内容记述上,要明确各章的记述要点,完善部分章节的记述内容,突出银行业以及存贷款业务的核心记述地位,深化证券业、保险业等内容记述。结合金融业的行业特点,采取深入挖掘法和阶段性记述法,突出金融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关键词:

金融篇目设计内容记述

 

横剖之史:刘咸炘论《华阳国志》

熊锐

提要:

刘咸炘是近代四川著名学者,其学术研究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华阳国志》乃东晋常璩撰述的一部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刘咸炘注重“土风”,对《华阳国志》论述多有精辟之言。从时间与空间综合而言,《华阳国志》乃“横剖之史”;地方著作大兴及常璩自身经历、学术渊源等是其撰书条件;《华阳国志》之《序志》末段暗指作者姓名。刘咸炘对《华阳国志》的论述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刘咸炘的史学思想,丰富对《华阳国志》的认识。

关键词:

刘咸炘《华阳国志》地方史

 

 

《华阳国志》史料价值再认识

——以三国蜀汉史研究为例

张寅潇

提要:

晋代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志书,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的史事。就三国蜀汉史研究而言,《华阳国志》在对诸如李严被废、诸葛亮南征等事件的记载上,提供了比《三国志·蜀书》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史料。而且,通过《华阳国志》的相关材料,还可以解释《三国志·蜀书》中艰涩难懂的典故、了解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华阳国志》在蜀汉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华阳国志史料价值三国志蜀汉

 

明代以来方志文献中明十三陵的历史书写和角色转变

刘少华

提要:

明十三陵是北京昌平重要的历史遗迹,明代以来昌平地方志中关于明十三陵的书写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由此建构起来的明十三陵的历史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明代方志将明陵视为王朝的根本重地,期望国祚永昌。清初的明遗民把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的象征,寄托对故国的怀念。清初的官方志书将明十三陵看作前朝遗迹,其书写强调清廷对明陵的保护,借以宣扬清朝的厚德仁义,从而维护其统治,清后期方志中这种思想逐渐减弱。新方志则将明十三陵视为文化遗产,其书写凸显其文化遗产价值,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明十三陵的角色转变是由于书写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立场和思想意识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

明代方志明十三陵历史书写

 

方志与日记的互文性研究

——以道光《石泉县志》与《庚复日记》为例

顾一凡

提要:

道光《石泉县志》刊于道光二十九(1849)年,由县令舒钧修纂,内容翔实,体例新颖。《庚复日记》则为乾隆十五年(1750)抄本,是由胡具庆自乾隆五年至乾隆十四年逐日撰写而成的日记,详细记载了胡具庆任石泉县令的经历。借用西方文论中“互文性”的概念,可以从两部文献关于石泉县山川建置、赋税物产、吏治教化、民俗祭祀的记载中发现联系,相互参照,以此还原清中期石泉县的全貌,了解石泉县自乾隆朝至道光朝的发展情况,希望可以为方志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方志《石泉县志》《庚复日记》互文性研究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述略

张毅

提要:

民国时期,方志编纂、收藏、相关理论研究及利用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方志的搜藏与文献揭示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库中,藏有一批特殊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方志。这批文献近70种,抄写时间较为集中,缮写精良,底本多为清志,且不乏现今存世之孤本。抄藏方志中很多为现存稀见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们反映了当时条件下,国立北平图书馆对方志搜求、入藏的努力,对方志文献传播、利用的贡献。

关键词:

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抄本

 

明代湖北进士地理分布及其成因

张晓纪

提要:

科举时代的进士是考察人才的绝佳样本。民国《湖北通志》收录明代湖北进士1132名,进士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他们分布在湖北省除施州卫外的其他8府,以黄州府、汉阳府、武昌府为代表的鄂东地区集中了全省71%以上的进士,是进士人才的高产区;以荆州府、承天府为代表的鄂中南地区拥有全省22%的进士,为中产区;鄂西南和鄂北地区为进士人才低产区。除长阳、兴山、郧西、保康等县外49县均有进士产生,平均每县23名。进士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体现出湖北省各地人文水平的高低、演变及其经济发展的损益。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必定要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但对人才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具体到明代湖北而言,进士人才的地域分布特征是由移民、经济开发,以及包含官学教育、书院教育、刻书业、家学、人才交流等在内的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明代湖北进士地理分布

 

地方志所见清中叶陕西民众的日常生活

封磊

提要:

通过对清中叶陕西地方志中作物种植与饮食构成、衣着材质与布匹贸易、起居形态与经济景况、生活用具与贸易来源、民间信仰与地域特征、资源开发与人地矛盾等面相的考察,以日常生活为视角,以部分生活内容为抓手,呈现清中叶陕西不同区域民众生活的“日常”及不同面相,探讨地方志在日常生活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思考日常生活研究的特点与趋向。

关键词:

地方志清中叶陕西日常生活

 

试论清代宜荆地区宗族祠堂发展实态

白冰洋

提要:

在清代宜兴荆溪地区,宗族祠堂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兴起、持续发展、掀起高潮、跌入低谷、再次掀起高潮的发展态势。宜荆地区宗族祠堂的发展态势,受到朝廷政策和地方需求两方面的影响。而族人积极捐资支持则是祠堂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清代宜荆地区宗族祠堂

 

孙延钊与温州地方史研究

廖章荣

提要:

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孙延钊着手整理祖父、父亲著述,并兼及乡邦文献的整理,此后长期致力于温州地方史的研究。表彰乡贤是孙延钊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主要通过为乡贤撰写年谱以及立传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表彰。此外,孙氏对永嘉学派的研究亦有表彰乡贤之意。抗日战争时期,孙延钊在研究温州地方史时极力表彰温州先民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他感怀时局的真情流露,而孙氏亦有意借此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

关键词:

孙延钊温州地方史乡邦文献乡贤民族意识

 

民国时期西北地方文献目录述略

周日蓉

提要:

地方文献目录是以内容涉及本地区的文献为对象而编制的一种目录,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资源、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民国时期(1912—1949),西北边疆危机四伏,开发西北的呼声高涨,西北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在此推动下,西北地方文献目录的编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目录无论是在文献收录、编制方法及体例,还是在提要内容撰写等方面,都体现了实用性原则,蕴含了中国学人学术济世的学术思想和爱国精神。

关键词:

民国西北开发地方文献目录学

 

地方文献收藏利用略论

——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例

尹虹娟

提要:

地方高校是为地方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图书馆收集、整理、开发地方文献数量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福建各地方高校注意到文献资料收集对办学的影响,立足不同地域特色开展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但还存在重专业文献轻地方文献、重历史文献轻现当代文献、重文字资料轻其他形式资料等问题。文章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例,简述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及其现状,阐述收藏地方文献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当前进一步完善收藏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文献收藏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