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年鉴的存史与鉴今
——《郭沫若研究年鉴》学术价值刍议
张勇
提 要:《郭沫若研究年鉴》出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从促进现代文化发展和推进郭沫若研究深入开展的角度来讲,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郭沫若研究年鉴》除了具备一般年鉴的社会功能外,还具有全面客观保存有关郭沫若研究的年度学术资料的存史功能。通过持续性出版,可以逐步形成郭沫若研究学术史观,在对年度学术论文编选“二次加工”的过程中,更正其中所出现的常识性错误,以此构建和强化郭沫若研究的学术规范。另外,通过对年度研究资料索引所提供的统计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可对该学科进行合理定位,这对于发现郭沫若研究中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并找寻郭沫若研究的突破点,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学意义。
年鉴发展中的创新路径
——以《福建年鉴》为例
欧长生
提 要:年鉴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公益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以新的视野探讨年鉴事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年鉴编纂寻求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的根本途径。从年鉴编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是年鉴编纂出版的新途径。只有突破现有滞后的制约因素,把年鉴创新提高到以独特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竞争的高度,才能不断扩大年鉴影响力。
15—19世纪英国年鉴的演变发展及其在世界的传播
杨永成
提 要:英国年鉴从1497年起开始大规模印刷出版,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在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进入出版繁荣阶段。在前后400多年时间中,英国年鉴经历了从古代历书、早期年鉴到现代年鉴的发展过程。在最初Almanac年鉴基础上,逐渐形成Yearbook等多种年鉴编纂形式及各种综合、专业年鉴编纂类型。同时,随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以及英国在全世界势力范围的扩张,又将年鉴带入北美及全球多地,为年鉴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年鉴大数据出版之探析
赵瑞红 常晶会
提 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年鉴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表明,现有信息化水平已无法满足为现实服务的需求。相比之下,年鉴大数据对更好地发挥年鉴的存史及使用价值具有较大的推动意义。年鉴大数据的定义以及年鉴大数据标准化加工所需的技术与条件决定了年鉴的传统功能出现了突破和拓展。年鉴大数据的呈现形式则满足了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年鉴的开发利用程度。因此,年鉴大数据出版呼之欲出,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试论实现年鉴信息化的思路
任璀洛
提 要: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年鉴的信息化是顺应这一潮流、推动年鉴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年鉴作为记录年度信息这一载体服务社会大众的要求。当前我国各地年鉴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年鉴信息化程度滞后,在可编辑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信息化共享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实现年鉴信息化关键要打造多功能一体的智能年鉴平台,强调“单一建设”而非“统一标准”,保持一定比例信息技术人才。从技术层面来说,建设单一智能年鉴平台是年鉴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起点。
浅谈城市年鉴的封面设计
邹璇
提 要: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种特殊出版物,记载一个地区年度社会发展变化等内容。封面则是年鉴的“脸”,是吸引读者的序曲,显示着城市的定位、风格,决定年鉴的辨识度和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阅读飞速发展,城市年鉴发展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下带来的年鉴信息的革命。如何设计出更吸引读者、便于城市年鉴普及和传播、提升年鉴的价值和影响力的封面成为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研究年鉴封面设计,结合相关城市年鉴封面的特点,提出地方性综合年鉴在年鉴封面设计上的几点想法。
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图专辑的编排
孙志红
提 要:随着年鉴编纂工作水平的提高,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图专辑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被认可,成为地方综合年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图专辑的设计与编排必须做好图照资料的征集、建库、彩图专辑的策划、设计和编辑等工作,同时也要处理好年鉴图照运用及编排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卷首彩图专辑的优势,读者阅读后,用很短时间就会对该年鉴所记述地方的年度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及一些主要发展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使年鉴的地方年度亮点得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