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院镇,古称幽湖,隶属浙江省桐乡市,素有“中国毛衫第一市”之称,历史底蕴深厚。民国《濮院志》记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著作郎濮凤随驾南渡后定居于此,成为濮氏始迁祖。其六世孙濮斗南因拥立宋理宗有功,获赐“濮院”之名。元代,濮氏后人濮鉴开设“四大牙行”,丝绸贸易兴起,奠定产业根基。明清时期,以“日出万匹绸”闻名,成为江南丝绸业重镇。时光流转,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古镇,依托方志记载,承袭历史荣光,在古镇有机更新中续写华章。
民国《濮院志》卷一《疆域》
2014年,濮院镇启动有机更新综合开发项目,规划总面积3432亩,总投资约200亿元,涵盖古镇核心景区、生态度假区及文化创意区三大板块。2016年古镇核心景区更新工程正式实施,却面临历史信息湮没、遗存残损等严峻挑战。桐乡市委史志研究室整合精干力量,组建团队,深化研究,与濮院镇政府开展深度合作。针对民国《濮院志》这一核心典籍,创新采用“纵向比对+横向印证”的研究方法,梳理明万历《濮川志略》、清《濮川所闻记》等历代志书,出版《濮院志(点校本)》,成为古镇修缮的权威参考文献。同时,通过系统梳理《桐乡县志》(1996年版)、《桐乡市志(1991—2010)》等志书资源以及历年《桐乡年鉴》相关资料,形成完整的文献参考体系,为古镇复原再造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
民国《濮院志》点校本
延续空间肌理,重现水乡格局。依据《濮院志》对古镇空间结构的记载,复原古街巷3.2公里,疏浚河道5.8公里,并对9座省文保古桥(如众安桥、女儿桥、栖凤桥等)进行保护性整合,使其分布于古镇核心的“H”型河道上,重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市镇肌理。
再现胜景意境,打造诗意游线。《濮院志》卷五《古迹》记载了“濮川八景”(福善翠冷、祥云高眺、妆楼旭照等)。团队结合志书描述与古舆图标绘,将诗意情境转化为景观节点,串联成特色游赏线路。景区开放以来,已承办时装周、抖音创作者大会、电竞周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约140万人次,入选2024年浙江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
民国《濮院志》卷五《古迹》
淑芳禅园(供图:桐乡市委史志研究室)
复原标志建筑,活化历史场景。以濮院商会旧址为例,团队依据《濮院志》及相关档案,厘清其历史沿革和原始格局,严格修复议事大厅等功能分区。修复后的濮商会馆成为展示濮商文化、举办濮院时尚周、承办国际毛纺大会等时尚展会的活力空间。在2025年时尚周期间,机器人时装秀、和平精英赛等79场“会展赛秀”跨界融合、精彩呈现,活动全网曝光量超32亿。
濮商会馆
如今的濮院古镇,从方志典籍汲取营养,让历史风雅“落地生花”,化为可寻、可游、可赏的实景。未来,濮院将继续深耕方志资源,活化历史记忆,使古镇在保护与创新中持续绽放光彩。
(作者:江雪琴;供稿:桐乡市委史志研究室)
(来源:“方志浙江”微信公众号)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