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一般为今大足境内整个摩崖造像群(含少量圆雕、浮雕)的总称。它肇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余绪延及明清及民国,前后绵延1200多年。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及儒释道三教造像,自然分布点100多处,总数达5万余躯,铭文10万余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佛教、道教、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9年12月以“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5处为代表)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志》由大足石刻研究院编纂,历时两年多完成。2022年10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2023年8月发行。全书大16开精装,136万字,照片510余幅,图文并茂。除综述、大事记、附录外,共15章62节,客观记述了1949—2020年大足石刻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
(重庆市大足区地方志编修中心)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