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里春秋苦与甘
张 莹
广东地方志的渊源,可追溯到30多年前的第一轮新方志编修。当时20多岁的我,第一次认识地方志,是在贵州家乡听来自广东梅州兴宁县的陈善坤老师所讲。那时,陈老师是我家乡县地方志办主任和县志主编。我作为县地方志办学徒,不仅初识地方志这个行业,还知道了广东的文化之乡梅州。就是这位来自广东的外乡贤达,主持编修了我家乡史上首部县志。编修过程中,我跟随师长们上高山下河谷,入苗乡进布依寨子,调查民族风情,探寻山乡历史。那些当时觉得平淡寻常的时刻,成为难忘的记忆。1993年,我怀揣着老师“勤学苦练,不耻下问,融会贯通”的教诲,来到广东。
2004年2月11日,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办编纂业务负责人、《南海市志》副主编张莹(右四)率南海区盐步镇地方志办修志人员到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办学习交流
十年后的2002年秋,当我再次走进地方志的大门,是在广东佛山的南海地方志办。从钟爱的报社采编转到修志园地,既是老师的指引,也是机缘。老师说:不年轻了,该静下来做点学问。彼时,正值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启动,年轻时跟老师学的一点皮毛,在南海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动员大会材料撰写中发挥作用,起草南海市分管领导的修志动员讲话稿——《鉴古知今 传承文明 开创我市地方志工作新局面》。由此走进第二轮新方志编修的战场,次年初被委任主持常务工作的《南海市志(1979—2002)》副主编及方志编纂业务负责人。
南海,既是古老的“始皇郡,隋帝县”,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20世纪90年代,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南海声名鹊起,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其时,南海行政区划迎来撤市设区、并入佛山大市的历史性转折。为了全方位记述改革开放前23年南海发展历程及成就,地方志办除编修上级部署的《南海市志》外,还规划编修18部镇志、48部部门专业志(后增至53部),共72部志书,修志任务异常艰巨。
2010年4月10日,《南海市志》首发式上陈列的南海二轮编修的志书和翻印的明清《南海县志》
那时候,地方志还是鲜为人知的行业。我想,宣传地方志是营造有利于新方志编修舆论环境的途径,于是,请记者采写县地方志办老主任兼新编《南海县志》主编黄志扬矢志修志等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报道,自己也不失时机撰写修志动态发于报刊,动员各单位各镇积极报道修志进展及成效,有的乡贤还写诗作文抒发修志之情。同时发动各镇在电视台上滚动播出地情资料收集公告,让新方志编修广而告之,使得深藏不露、鲜为人知的修志工作为社会所知和关注,为新方志编修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时间,南海上下掀起阵阵火热的修志热潮,没有规划编修专志的部门制定了修志计划,原本没有规划的村志也纷纷自发编修。
然而,修志的艰辛非同一般。72部,对于人力十分有限的县级志办来说,这样的修志规模既是空前的,更是超负荷的。沉重而又意义重大的修志任务,压在方志办和全体修志人身上,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就不可能完成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为此,所有修志人都全力以赴。
我深知浩繁的修志工程走不起弯路。为了不使修志的每个环节掉链子,自己也几乎是在搏命。从编教材、细化一份份指导性文件及撰写解决编纂问题的工作研究文章,到深入各单位跟进、指导编修;从篇目设计、资料收集汇编、资料长编、初稿编纂到审查验收,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放松。8年里,我和全区许多修志人一样,放弃节假日、双休日,夜以继日,潜心修志,为二轮志书付出全部精力、心血和汗水。每当我坚持不了的时候,老师修志的身影和教诲总会适时激励;每当我极度疲惫时,修志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一次次撑起我濒临崩溃的意志。
修志难,首先难在资料搜集。这方面,南海的第二轮修志做得比较扎实,全区修志队伍搜集的资料字数以亿计,我自己搜集的资料也有六七箱。修志难,还难在缺乏担纲的编纂人员,各单位各镇街编纂力量普遍薄弱。为此,区方志办全员奔赴100多个承修单位,春夏秋冬辗转于二轮志书的编修,一次次修改篇目、指导编纂,一次次处理各种编修难题……
南海区二轮编修的志书、翻印的明清县志及地情书
修志除难在编修本身,还受限于诸多难以克服的外在因素,诸如区划调整、部门撤并、人事频繁变更、信息不对称等等,每一项都能对修志工作产生严重冲击。那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修志要紧。在区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领导下,我具体主持并与全区300多人的修志队伍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最终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面完成《南海市志(1979—2002)》及18部镇志、53部部门专业志的编修,极大地丰富了本土地方志资源宝库;同时主持翻印明清7种《南海县志》,并赠送各级图书馆及有关科研院所,让古县志走近大众,成为便于阅查的典籍资源。
全区第二轮修志成果是显见的, 遗憾也显见。由于修志规模太大,编纂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完成基本编纂已经十分不易,没有余力进行更多编纂创新和更大提升,部分志书在篇目归类和编纂上都存在问题,达不到正式出版要求。在全区第二轮修志规划的时间已超期限、人员相继散失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求保存好全区修志人搜集的珍贵地情资料。达不到公开出版要求的,就内部印行,并统一排版、装帧。很多为志书倾注心血和感情的长者,对志书没能公开出版深感遗憾,我安慰他们说:无论是公开还是内部印行,志书地情资料的宝贵价值是一样的。事实也是这样,尤其是18部镇志保存的南海市(县)时代镇村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史料价值越显宝贵。
修志,是一个需要“燃”的旅程,点燃自己,点燃团队,感召队伍一起燃;修志,也是以沉静的心做激荡的事的过程,修志人的沉静,饱含深切、专业与使命。
尽管退休多年,作为一代方志人,对这份融入人生旅途和情感的事业,仍不免心怀关切,念兹在兹,祝愿兹。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