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理论书籍 > 当代志书编纂教程
第二节 经济调控和经济综合管理的编写
2021-05-11【打印】

  首轮志书,多设综合经济管理或经济综合管理志,将计划管理、统计管理、物资管理、物价管理、审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财政管理、税收管理、金融管理纳入其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行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各管理部门的体制、职能、工作内容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第二轮志书应将经济综合管理志改为经济调控和经济综合管理志,将负责或服务于经济调控的计划、统计、物价、财政、税务内容和政府的经济综合管理内容审计、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海关管理、口岸管理、能源管理等纳入其内。  

  经济调控和经济综合管理的记述对象应是政府实施经济调控和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而不是经济实体或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其记述范围是宏观经济管理,而不是微观经济管理。按照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行业划分标准,归入第三产业的金融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行业)应从政府经济综合管理中析出,放入经济产业部类。物资分配管理随着物资管理部门计划分配职能的消亡,物资由政府计划管理的传统体制已成为历史,物资流通已经走向市场流通,不再是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计划经济或转轨时期的物资分配内容可放计划志中略记,物资流通进入商业、工业、农业、运输业中记述。劳动和社会保障以放政治部类或社会部类为妥,不宜放在经济管理中。  

  经济调控和经济综合管理的概况内容应总揽全局,反映当地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总体面貌。要重点记述政府对区域经济的管理体制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转变,从以往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向依法行政、发挥政府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平衡监督服务作用的转变。要抓住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职能工作的变化和本地经济调控和综合经济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变化来记述。  

  经济调控和经济综合管理各部门的基本记述内容有:(1)经济管理体制和机构,包括计划、财政、税务、价格、统计、审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体制和机构的变化与更迭,要反映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2)经济管理方式,记述各经济调控和管理部门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实际运作情况,反映各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职能的变化。要注意记述政府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支持和服务,即在政策支持、政策导向、管理服务、规范市场、治理查处等方面所做的工作。(3)经济管理业务与实绩,包括各职能部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制、法规、制度建设的变化情况,业务管理工作和管理效率、实绩,以及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进展情况。其中,计划、统计、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要注意反映对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的管理,有的部门如税收、工商行政、国有资产管理等管理部门,可记对各种经济成分的管理。  

   计划的编写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以此为界,2001~2005年为“十五”计划时期,2006~2010年为“十一五”规划时期。一地的计划工作,因经济要览中已经记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因此,此处只需记计划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各个“五年”计划、远景规划和专业、专项计划)。  

  (一)体制改革  

  记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变化。抓住计划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内容、形式的变化来记。(1)指令性计划范围的缩小和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2)计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从编制、下达和检查执行计划指标、审批项目、分配物资,转为主要研究和提出区域经济计划发展的总体战略、重大发展方针、组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跟踪分析,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提出对策,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做好计划的综合平衡,同时做好各委办局的协调服务。(3)计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从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转为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法规进行间接管理。体制改革可分成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分配等条目来记。  

  (二)机构沿革  

  记述本地计划经济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机构沿革及其职能变化,内设科室变化。  

  (三)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分成“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和远景规划、专业及专项计划等来记述。每个五年计划下设三个条目:计划方针与任务、计划实施、执行结果。计划方针与任务记要点,计划实施记各五年计划期间的重大举措和主要工作,执行结果记经济总量主要指标的完成数和增长率,以及与计划指标相比的完成情况(增减率)。在记成绩的同时,还要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可列上下限间若干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专业、专项计划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旧城改造和开发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等的任务、实施结果。除写清各专业、专项计划要点外,还要列历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重点项目投资情况表(项目、竣工年份、实际总投资额)。 

   统计的编写  

  统计应记述以下内容:  

  (一)体制改革  

  记述统计机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职能的变化。  

  (二)统计网络  

  应记统计“双轨制”期间不同阶段的区、街道(镇)、企事业单位三级统计网络的组织与职责,以及对统计网络人员的培训。  

  (三)统计制度  

  这是统计工作应记的重点之一。统计制度应将本地实行的主要统计制度逐一介绍。(1)记专业的统计制度: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等,应记该项统计的主要内容、该专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兴衰和如何进行。(2)记涉及全行业的统计制度: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重点企业主要指标月报表制度、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制度等。(3)统计登记制度应记统计登记的对象、户数和主要登记内容。  

  (四)统计调查  

  逐一记述本地进行的各种重点普查和专项调查。重点普查如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商业服务业普查等,各种普查应记清普查工作进行的时间、参加人员和该普查的普查范围、内容、普查年度、普查结果(要点)。专项调查如妇女儿童监测调查、办公楼宇(用能)情况调查、外来人口抽样调查等,各项专项调查也是一记调查工作,二记调查内容、对象与结果(要点)。  

  (五)统计预测分析  

  记本地断限内所进行的主要统计预测和统计分析。如房地产业发展质量预测、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工业普查分析、工业年报分析等。各项统计预测记其根据、内容及结论。各项统计分析一记该项分析工作,二记该项分析的内容、方法、结论和作用。  

  (六)统计信息发布  

  记本地统计信息发布的方式和历年发布的重要统计信息。前者可分成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传媒发布、网络发布、编印资料汇编等。后者如历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资料汇编、农业普查公报、人口普查公报等。  

  (七)统计管理  

  记统计的法制宣传、统计监督、执法检查和管理业务。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择要逐事或逐次记述。管理业务记区县对街道、镇和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管理以及对专兼职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统计的编写注意四点:一是要反映统计的全貌,注意把所有属于统计专业范围内的情况予以反映;二是写出统计工作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本地统计工作和各项专业统计工作(如工业统计、农业统计等)发展的全过程应重点反映;三是反映地方统计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特别是有关多种经济成分、多元经济内容的统计和在地统计以及本地实行的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项目等内容应浓墨重彩地详记;四是不要把本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增加值、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放在统计中,应各归经济要览、财政、商业等卷作其基本数据表,统计中只记各类统计指标体系,所设各项统计指标,并不多记具体的国民经济完成指标数据。  

   价格的编写  

  改革开放以后,价格改革力度很大。因此,第二轮志书价格的编写与首轮志书价格的编写相比,记述重点有所转变:(1)价格体系的记述需淡化,管理、监测服务的内容要加强;(2)管理主要以价格监测为主,而不是以制定价格、审定价格为主;管理的重点是以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主,而不是商品价格;(3)价格行政执法法治化、价格咨询服务、价格认证服务等新的物价内容应浓墨重彩,这是价格时代特色内容。  

  (一)管理体制  

  应记述:(1)机构沿革及职能,注意一些新设机构,如价格事务所、价格认证中心、物价检查所、道路交通事故物损评价中心。(2)体制改革,在划分改革阶段时,注意突出在强化市场检查监督的同时拓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转折点,突出为控制价格上涨,对零售市场特别是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菜篮子”、“油瓶子”、“米袋子”、“油饼子”的重点价格监督检查以及重要的控制物价的办法、制度的制定。 

  (二)价格管理  

  应记述:(1)价格管理的模式和价格管理工作的发展概况。(2)行政事业收费管理,包括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制度、行政事业收费年审制度、行政事业收费价格管理工作、清费治乱工作等。要把制度的沿革和管理实绩记清。(3)经营性收费管理,记直接管理的经营性收费管理,如旅馆业等级收费价格管理、商品住宅物业管理审核。记有关收费管理文件、标准的制定。(4)广告收费管理,要把有关收费的文件和标准写清楚。各种收费管理均以记管理业务方法和有关措施为主。(5)企业收费管理,记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等收费管理。(6)其他管理,包括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清费治乱等。  

  (三)价格监测  

  应记述:(1)商品价格监测机制应按时序记述本地各类商品价格监测工作的整体发展情况,反映出监测机制。(2)重点商品价格跟踪监测,按时序(选主要年份)记述粮油主副食品价格、商品房成交价格、药品招标定价摸底、农副产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等商品价格的监控、监测。(3)价格信息的定期报送,即价格跟踪监测要记清各项工作开展的依据、监测的办法和工作实绩。注意在价格监测中记述市场价格的变动,可以运用物价指数来反映价格变化。记述部分商品的价格变动(可列表)。  

  (四)价格监督检查  

  要重点记述价格行政执法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完善、发展过程。可分成物价检查所、投诉受理和查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物价专项检查等。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和物价专项检查是物价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应按时序记重要的检查工作,配上下限内物价执法检查统计表,列出动用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案件总数(分纠正价格违法行为、查处价格违法案件)、经济制裁总额(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退还用户及个人)、受理来信来访来电诸栏目。  

  (五)价格法规宣传、咨询、服务  

  应记述:(1)法规宣传,记各种法规的宣传形式、宣传品与宣传活动。(2)咨询、服务,记价格信息网络、价格信息用户、价格咨询用户、价格顾问及咨询、服务实绩。 

  (六)价格认证服务  

  可分成价格认证机构、价格协会、行政与司法涉案物品价格评估、交通车损评估、商品房成本差价评估、小商品价格认证等条目记述各项价格认证服务。  

  (七)价格体系  

  视各地具体情况来设置,第二轮志书上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县、市、区可以设置调价、定价、放开价格节,在调价、定价中随时记各种商品销售价格,工业、农副产品价格及成本调查情况等。上限在90年代的志书可设“市场价格演变”,记述主要商品的价格演变,反映部分商品下限年的价格现状。  

   审计监督的编写  

  首轮志书多设审计志,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监督暂行条例》,审计宜改称审计监督。记机构体制、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四个内容。  

  (一)机构体制  

  记审计管理体制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类审计机构的沿革和人员变化。国家审计机构记审计局内设机构及职能变化。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内审机构网络的逐步完备和专兼职人员数记清楚。社会审计机构应记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等)及其转制情况、从业人员及其资质情况。 

  (二)国家审计  

  记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政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其他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等各类审计监督。各类审计均宜按时序记审计局所进行的审计工作,包括审计项目、原因、对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或评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采取的措施、审计效果或节减金额。对于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和获得优秀审计项目荣誉的审计项目应详记,要将其对本地影响所发的“审计简报”、“审计情况反映”以及当地领导所发批示、政府所发文件作重点记述。优秀审计项目则应将该项目的重要做法、优秀的方面予以详记,使之具有实用价值。 

  (三)内部审计  

  内审管理记政府所颁发的内审工作办法,国家审计机构对内审机构、内审工作的管理,包括召开会议、编辑简报、宣传、培训、调研以及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内审管理要统计上下限内完成的内部审计和审计任务的个数,查出损失浪费金额,促进增收节支金额,纠正违规行为金额以及提出审议建议被采纳的条数。重点项目内部审计,一记历年重点项目审计工作的进行,二记典型的重点内审项目或者调查经验、效益。  

  (四)社会审计  

  记述本地社会审计中介机构所进行的社会审计项目,将若干个主要的社会审计中介机构逐一简介其社会审计服务业务情况。可记业务的扩大、承办的重要业务类别的重点项目、显著业绩、为国家节减资金支出。记述各机构共完成的审计项目,审计业务收入、上缴税额等。  

   国有资产管理的编写  

  (一)管理体制  

  记国资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1997年,上海对国有资产已形成“两级管理、三个体系、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两级政府”指市、区县两级政府各自对市属和区县属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三个体系”指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运营体系。“三个层次”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由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控股和持股的各生产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可分管理机构(国资委、国资办)、经营机制(区县级运营机构、生产经营企业)两目记述。区县级运营机构,指区县辖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权运行主体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国有资产全资控股公司及经营控股公司。生产经营企业,指国资运营机构将国有资产投入各种类型企业后形成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  

  (二)资产管理  

  1)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年检,把历次开展的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不同类别国有资产开始产权登记和年度统计报告的工作按时序记述下来。记述的关键是把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集体资产的资产总量和分类构成记清楚。不仅在记历次清产核资工作时带出清查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总量与构成,还要列出各年度国有、集体资产年报统计表,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国有、集体资产总量与构成。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年检也可分成两个条目分别记述,从两个不同角度用清产核资资产量和产权年报统计资产量两个数据反映资产总量。(2)月度监测,记国有资产月度监测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注意列出月度监测的数据和监测级别。(3)资产评估,记国有、集体企业在资产转让、拍卖、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合作,资产抵押、担保及企业清算中开展的资产评估和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侧重记评估的项目数、评估资产、负债数、增值率等。(4)核销不良资产,是清产核资工作中对国有企业财产损失、坏账损失和不实资产的核销处理,要记核销不良资产总额及其成效。(5)实施企业破产、改制,破产的记资不抵债情况,改制的记改制的对象和改制的形式,以及改制后收回的国有资产量。(6)筹措协保资金,记国有资产办公室采取的协保资金筹措办法及完成的协保人数、筹措资金额。 

  (三)资产重组与划转  

  1)资产重组记“抓大放小”和资源优化配置,即记企业集团的组建以及通过吸收职工入股、社会法人参股形成多元投资结构,实现国有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可列国有、集体资产重组情况汇总表,将本地国有、集体的大集团公司和有限公司的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本构成(国家股、职工持股会、其他公司股)、公司组成情况汇总反映。(2)资产划转记历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下放区县企业,军队、武警、政法系统属下放区县企业,区县属部门之间划转企业等三类企业国有、集体资产划转的情况,要有划转的企业资产概况,如账面总资产、负债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划转土地价值等。(3)产权交易,记本地产权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宗数、交易总额)。  

  (四)资产运营  

  1)记区县国资委的授权经营情况,包括授权公司、企业、集团和授权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区县辖经营性国有和集体资产的运营网络。(2)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办法、考核范围、考核指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保值增值指标应记市核定的保值增值基数、增值率、增值额和区县国有资产实际的保值增值额和增长率。(3)记本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进行的国有资产运作、资金融通和土地储备工作及实绩。(4)记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的建立,理清不同层面、不同规模企业经营预算体系的概况和阶段。 

  (五)资产监督  

  记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的建设,财务总监聘任和委派制度,主管会计委派制度,委托监管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实施风险基金制度、清理对外投资和担保情况等。  

   工商行政管理的编写  

  (一)管理体系  

  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管理体制、内设机构和下属工商所的沿革。  

  (二)企业登记管理  

  1)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记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的变化、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情况统计、服务工商企业工作。(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一记支持、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所做的工作,二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注册登记的管理,三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注册登记基本情况。(3)外资企业登记管理。上述企业注册登记情况可共列一统计表,分内资企业(公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统计历年企业数目及注册资金投资总额、从业人数情况。此外,还需列一份行业工商企业登记情况表,反映不同国民经济行业工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数目、注册资金。  

  (三)企业监督管理  

  记述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年检、验照工作的变化。突出记述注册资本的审核及外资企业资金到位的监督,对经济小区企业登记的规范,对“三无”企业(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的清理、对涉嫌抽逃出资和虚假出资违法企业的查处等内容。  

  (四)市场建设与管理  

  市场建设和培育以前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直接负责,2001年,按照国务院“办管脱钩”政策,开展“办管脱钩”工作,但是,此前工商局负责的市场建设和市场培育工作及实绩(各类市场数、投资额及市场面积),还是应在市场管理中单设条目记述。要注意记述市场体系的形成,如马路市场入室、小市场的建设(改建、扩建、新建)、大市场的培育等。市场管理记述市场设置的管理和各类市场(集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市场等)的规范管理、达标工作、文明市场创建、专项整治、市场巡查等。  

  (五)维护公平交易  

  记述工商行政管理进行的各类经济检查工作,包括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打击走私贩私行为、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各类违法经营等。在记述历次经济检查工作时,要注意记述工作开展的背景,点明依据的文件、政策、工作做法及工作成绩(用定量数据)。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可配一览表,记历年查处案件数的罚没款金额。  

  (六)保护消费者权益  

  记述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消费者协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做的工作。(1)受理调解消费争议,记消费者申投诉、举报信息系统的完善、规范、历年接待咨询人次、受理投诉件数、挽回经济损失,以及消费维权、调解制度、措施。(2)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开展的专项活动,如“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创建“购物放心街”、“红盾”维权进社区等。  

  (七)商标监督管理  

  1)商标注册,记商标注册工作机制、商标咨询、注册、验证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以及注册商标的类别、件数、注册企业户数量等。(2)指导、服务本地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和已注册的著名商标的情况。(3)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记所做宣传、查处等工作及查处商标违法案件、罚没金额和没收、收缴、消除商标标识件数。  

  (八)广告监督管理  

  1)广告登记,记广告经营单位的管理(年检、检查、审计、培训、资格审查评奖等)、广告的审批、广告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广告质量管理等。统计广告经营单位户数、核发广告经营许可证户数、各类广告发布件数。注意广告经营单位的广告经营额、从业人员、经营活动等不应在此记述,应放广告业中记述。(2)查处违法广告,记述各类广告特别是户外广告、违法广告的专项检查、整治、查处和查处实绩。  

  (九)经济合同管理  

  1)经济合同鉴证(份数、金额)。(2)经济合同检查与纠纷调处(工作与实绩)。(3)本地开展的专项活动,如“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等,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和法人委托书制度等。  

   质量技术监督的编写  

  质量技术监督主要记述质量技术监督职能部门对区域内质量技术、标准、计量工作进行的综合管理和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的工作与业绩。  

  (一)体制  

  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和机构(隶属关系和内设机构)的改革。在记改革时,记监督职能的变化和管理内容的变化。  

  (二)标准化管理  

  1)标准化内容记产品标准备案、执行提升产品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使用)。(2)标准实施的监督记监督检查商品标识(包括对实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实施纺织品和服装标识、公共信息符号标识、公共图形标识、其他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和消灭无标准生产。(3)办理机构代码,一记办理工作,二记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办理份数、IC卡的张数。  

  (三)计量管理  

  1)计量器具管理,记历年对各种计量器具的检查、处理、改进建设等监管工作,重点是对商店、商铺、集贸市场和医院计量器具的监管检查,要统计检查计量器具的台(件)数和受检率、合格率。(2)含量、定量管理,记历年对各类定量包装商品和商品的净含量与净含量标注方式的检查和合格评定,统计检查户数(摊位)、商品品种、合格率、物价计量“双信”单位、金银铜牌数。(3)许可证管理,记对生产企业发放“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管理情况。  

  (四)质量监管  

  1)商品质量管理,记商品质量体系的建立、质量免检产品的管理、保证质量活动(放心店、最畅销产品、XX无假货等专项活动)。(2)质量监督抽查,记抽样检查、专项整治、申(投)诉处理(受理数、挽回经济损失、处结率)。(3)质监执法,记查处违法案件(检查企业数、查处案件数、案值、没收物品件数),打假治劣(案件数、端掉制假窝点、处罚大案、案值、没收物品数)。(4)培训、服务,记培训、咨询人次以及有关产品质量展示会、上门服务等工作。  

  (五)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监察管理原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后划为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1)设备普查,记普查登记工作及登记的各类特种设备数。(2)安全检查,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队伍和安全检查、专项整治、审批特种设备开工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编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原归卫生部门管理,2001年前后,各地成立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县药监局实行条线管理,属上一级药监局的派出机构,在承接原卫生局药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全程监控和一体化日常监管职能。因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可以有两种记述的方法:一种是不管隶属关系的变化,上下限内内容全部集中在食品药品监管中记述;另一种是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的内容集中放经济综合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成立前的内容在卫生卷的药政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中分散记述。  

  (一)机构  

  记卫生局所设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卫生监督科、卫生监督所、药政科、药品检验所)和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隶属关系及内设机构沿革、职能变化。  

  (二)食品监督管理  

  1)监管,记许可证管理、从业人员体检(体检人次、体检率、查出“五病”人次、调离率)、培训(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法规知识培训率)、抽查(从产品抽查到经营全过程监管)、专项活动。注意记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职工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管统计和集体性食物中毒件数、人数。(2)行政执法,记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专项整治、行政处罚。  

  (三)药品监督管理  

  1)许可证管理,记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经销单位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经营许可证的发证、验证、换证以及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等级认证。(2)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查,记抽检件数、不合格产品件数、取缔无证药贩人数、收缴药品价值。(3)日常监管,记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动态监控、监管措施等。  

  (四)行政执法  

  1)受理举报、集中整治和查处假劣药品。(2)统计查处、取缔非法加工制售药品窝点个数、销售假劣药品案件件数、涉及案值金额、没收所得金额、销毁假劣药品重量、价值金额。  

   口岸管理的编写  

  (一)概述  

  记本地口岸设置、业务、管理的发展概况,大略理顺口岸的发展情况。 

  (二)管理机构、人员  

  1)管理机构,记口岸管理委员会、口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其内设机构沿革、主要职能变化。海关、边防局、边防检查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由原出口商品检验局、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合并而成)、海事局、海事处(前身为港务监督站)及其内设机构、职能可在此记,也可各归海关、边防检查、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监督处记,但沿革和隶属关系一定要记清楚。(2)人员,记各机构人员数及其素质构成。  

  (三)海关  

  1)监管区域,即业务管辖区域,如集装箱码头、监管场所(包括企业自管码头、疏港、港外库场、进口分拨监管区、查验点〈港外、港内〉、公共税保税仓库)、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等,可逐一列基本情况表。(2)货物、物品监管,记进出口转关、中转及国际转运货物的监管、办理申报和验放手续,旅客行李、邮件、音像制品等物品的监管,各监管区域如加工企业、保税仓库、监管场所的监管,要记述监管的进出口货物批次、吨位、进出口集装箱的箱数、吨位。(3)通关、征税、退税,记通关管理、海关征税的税种、受理进出口报关单份数、进口货物报关单证的审核、征税、查验、放行手续和出口退税签证,要有历年征收进出口税款、出口退税数额。(4)外贸服务,记办理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注册、合同备案、企业稽查等手续和出口集装箱新箱管理、物流监控、提供调查信息服务工作。(5)稽查走私,记查获走私的工作情况,查获走私和违规案件起数、案值、罚没收入、补税金额,查获的典型走私违规案件选介。(6)所获荣誉。  

  (四)检验检疫  

  1)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记检验检疫管理方法的改进、完善和检验检疫出入境人员数,特别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等特殊时期的检验检疫工作宜详记。(2)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记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批次及监管检疫处理的出入境货物批次,要记述在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截获各种有害生物和医学媒介生物的批次,突出Ⅰ类至Ⅲ类危险有害生物(外来入侵物种)批次,以及防止有害生物通过口岸传入国境的制度、措施。(3)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检验检疫,记对出入境国际船舶随船人员的检疫、监督、管理,要记检疫船舶艘次、人员、人次。(4)外贸服务,记对辖区内各类对外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与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实施“大通关”、“快速通关”采取的措施与办法,如实施“5+2”工作制,建立电子排队系统、检验检疫快速查验系统等。(5)所获荣誉。  

  (五)边防检查  

  1)检查、监督勤务防线,记边防检查、监护的水陆勤务防线、执勤点、码头泊位、大型修船厂。(2)检查、监管工作,记出入境汽车、船舶和旅客、船员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方法,如出入境船舶预检制度、国际航行船舶实行“红、黄、绿”牌分类管理等。(3)边检勤务制度,记目标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民勤8小时外管理暂行规定、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电视监控、快速处警等勤务制度。(4)反偷渡,记反偷渡工作、反偷渡专项行动和反偷渡侦破工作(侦破的偷渡案、涉枪案)。(5)所获荣誉。 

  (六)海上安全监督  

  1)海事处管辖区域,记各个海事处管辖区域,如所辖航道、主要锚点、水域范围,辖区的水域特点,如域内航线、航运公司、航班、船舶流量、密度,辖区内重点工程、恶劣天气等的特点。(2)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记拥有的巡逻艇、拖轮、快艇、设置的信号台、瞭望台、雷达站、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如船舶交通管制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水监信息系统、船舶动态管理系统等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情况,以及船舶报港制、电子签证、开航前检查现场签证等现场管理。(3)安全监督,记水域巡逻、通航秩序维护、施工作业监管、水域防污染、提供突发气象、航行通告、组织抢救遇难遇险船舶船次、组织水域救助等,有典型的海事救援、抢险事例应简介。此外,安全监督实绩应记,如船舶安全检查艘次、办理船舶进出口签证艘次和港内作业报告艘次、办理危险货物申报次数、危险货物装箱检查次数等。(4)所获荣誉。

 

编校:谢捷 审核:张晶萍 排版:刘云锋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