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志书 > 志书选介
山西旧志选介:清康熙《和顺县志》
2020-08-03【打印】

  (康熙)和顺县志,四集,邓宪璋纂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刻本。

  邓宪璋,字端甫,号钟山。安徽虹县(今泗县)籍,山西蒲州(今永济)人。荫生,康熙七年(1668)冬知和顺县事,上任后缮城垣、招流离、清逃绝、编保甲、立盐法、除驿害、理学宫、均徭役、劝农事,诸多善政施于民,为一代良吏。

  考和顺旧志,元代始有志书,明《永乐大典》卷七五一四“仓”有引文一条;明永乐、正统年间二修,《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万历十一年(1583)李继元三修,“订卷为二,分类为十有八”;清顺治十六年(1659)李顺昌四修,“修于己亥之菊月(指顺治十六年九月),竣于庚子之人日(指顺治十七年正月初七)”。康熙七年冬(1668),邓宪璋“承乏是邑,目击诸务废弛,鞅掌吏治,虽欲纂修之,逡巡谢未遑也。”至十一年(1672),清廷令各郡邑修其志,以修《一统志》之用。十二年,知县邓宪璋便“参考旧书,盱衡时务。其中条则,一遵河陕次第,……凡篇先列旧序……次列己言……烦者删之,缺者补之。”(见训导王协庆跋),于康熙十四年成书并付梓。

  全书共分四册,不分卷,卷首列有康熙十四年知县邓宪璋序、前江西南康府推官、邑人胡淑寅序、康熙十三年邑举人曹文炳序,凡例10则(邓宪璋撰),修志姓氏,纂辑和顺县志条目。正文分文、行、忠、信四集,首为“文”集,计34页,列有县图4幅(县境图、县治图、县署图、学宫图),星野,疆域(关隘附),山川(津梁附、十景附),建置沿革,城池,公署(传舍附、坊表附),学校,祠祀,贡赋(里甲附、人丁附、乡村附、市集附)。“行”集52页,列有:屯田(无、学田附),水利(无、有叙),盐法,兵防,马政(无、驿传附、县铺附),帝王(无、有叙),职官(历官附),名宦,选举(进士附、举人附、恩拔岁例监贡附),人物(封荫附),孝义,列女(无、节妇附),隐逸(无、有叙),流寓,仙释,风俗(节序附、土产附),古迹,陵墓(养济、漏泽附),寺观,祥异。“忠”集47页、“信”集53页,均为艺文,收录疏、序、碑记及各体诗歌。志末为康熙十四年山西按察司知事刘顺昌跋、和顺训导王协庆跋、邑拔贡药延祚跋。

  (康熙)《和顺县志》凡三十目,附目二十一,记事止于康熙十三年,约7万字,为和顺县现存第一部县志。其体例一仿贾汉复纂修之《河南通志》《陕西通志》等朝廷所颁修志通例,为平目体,互不统属。凡例云:“纂辑体式皆照发来陕西、河南条则,虽参考各家,然务遵体要,即有增减不敢违规制。”同时,又根据当地县情,“本县原无者,不敢臆为增补”,如屯田、水利、马政、帝王等,县内无此内容,条目下标注“无”,但留有“邓宪璋曰”等小序,以“表明所以无此之故”;其他像村庄、坊表、市集、学田之类,为陕西、河南“条则之所未及者,胪列而增入焉”,将“坊表”附于“公署”,“乡村、市集”附于“贡赋”,“学田”附于“屯田”,“驿传、县铺”附于“马政”等,以充实县志内容。该志艺文内容丰富,占全书一半篇幅,收录标准也较宽泛,凡例云:“除有关于县事者悉书之,其他名人著述,虽无益于县治,亦文事之不可泯者,故录之。”其收录有邑人王云凤所撰奏疏、赠序及他人为其撰墓志铭、赞语文10篇,和顺旧志序2篇,明、清初各类修学宫、县城、庙祀等碑记文10余篇,各体诗57篇,均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此外,邓宪璋在编修志书的过程中,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尤为关注,不仅详列其目记其内容,并于每目之前以“邓宪璋曰”的形式来条陈本县民生利病之大概,否藏弗掩,表明自己的见识,使为政者“览形胜而知险隘之贵严饬也,稽户口而知生聚之贵休息也,察土田而赋税犹宜调剂,观风俗而民情宜加教养”,具有很强的现实功用。该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行文简明质朴,句句务在审核事实,较少誇诞猎奇之语。时人评其“其事真而实,其文核而典。”山西按察司知事刘顺昌评此志“其义类事例靡不殚心编辑,征信考实,而一切紊者、诞者、杂者摒而弗录,美矣!备矣!”

  (康熙)《和顺县志》原刻本仅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为海内孤本。上海图书馆藏其胶卷。《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山西文献总目提要》《晋中地方志总目提要》等著录。影印本有201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本(第84—85册收录)。点校本有2015年商务印书馆(和顺县史志研究室组织整理,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李嘎点较)《和顺(古)县志》本。

  (来源:晋中市史志研究室供稿)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