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方志宣传
对话《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你的家乡也该有套“百科全书”
2021-04-15【打印】

 

  编者按

  2016年,江苏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拟用十年时间,编纂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在文脉工程启动五周年之际,《现代快报》组织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纂出版后面的故事。本期专访《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张乃格先生。

  现代快报:《江苏文库·方志编》在整理研究旧志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

  张乃格:《江苏省通志稿》中的《洪秀全传》,是这次整理时新发现的。清末、民国年间编纂的《江苏省通志》原稿,本来收有《洪秀全传》。但是,1960年前后准备整理出版时,因为有人质疑此传记文本的写作立场,所以去掉了。因此,省志办成立之初整理的《江苏省通志稿》并没有看到此传。旧志整理的原则是尊重历史、尊重原著,尽可能保留详尽的信息,因此这次整理出版时将它还原了。

  万历《重修江宁县志》时间较早,距今已有420多年。全书10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著录为孤本书,藏于国家图书馆,已经残缺,只剩下4卷。我们影印出版的,是从南京古旧书店收购到的,10卷完整无缺,十分珍贵。

  近几年的寻访过程中,还发现一片“新大陆”,也就是过去所不了解的旧志收藏的“死角”。在江苏省档案馆,以及全省的档案系统,我们偶然发现,他们也收藏了一部分旧志。在江苏省档案局的支持下,省市县三级档案馆进行了一次旧志收藏大普查,结果发现,一共收藏了100多种旧志。我们把普查和扫描的成果,集成刻了6张光盘。这为《江苏文库·方志编》底本的选择、补配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现代快报:寻访旧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上一些曲折?是怎么解决的?

  张乃格:古籍属于文物,不少从业于古籍收藏的专家与单位,视馆藏如生命。旧志影印出版的意义,很多人并不了解。因此,为了拿到最好的底本进行影印出版,常常需要大量沟通、协调工作。

  方志编在选编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我们旧志整理中心是非常设机构,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而我已经退休多年。我们之所以进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得益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只要是旧志整理方面的工作,办公室主任左健伟有求必应。

  方志馆的同事们,都对我特别尊重,凡是我提出的每一项“求援”,他们都倾尽全力。方志馆业务部主任宫冠丽,经常用私家车带着我,为旧志底本的寻访东奔西跑,还为旧志整理多方协调。孤本书民国《重修沭阳县志》底本,就是通过她的努力,从沭阳县档案局复制来的。

  现代快报:江苏现存旧志“家底”如何?

  张乃格:江苏是方志大省,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各级各类志书,现存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江苏历代编纂的各级各类志书,普遍质量较好。

  从时间分布看,绝大部分志书编纂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旧志次之。

  从内容看,各府州县志记述的时间范围上下纵贯数千年,收录范围囊括地理、建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因此被称为“一方全史”“地方百科全书”。

  从地域分布看,苏州、常州、江宁、扬州等府修志频率较高,目前存世志书的数量也较大。苏州府及其所属各县的志书,不仅修志频率高、存书数量多,而且志书的篇幅也大。

  现代快报:江苏文库影印出版的地方志,选择标准是什么?

  张乃格:江苏现存历代旧志八九百种,《方志编》只出版250种左右,相当于全省现存旧志的1/4到1/3。

  《江苏文库·方志编》选择的范围很广,标准很“挑”。

  成书较早的要收,突出悠久的方志历史。江苏现存最早的志书是唐《吴地记》,成于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距今已经超过1140年。成书较晚的也收,保证志书中积累的资料最为丰富。

  志书质量、存史价值要高,得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代表了当地旧志的最高水平;还要品相较好,卷帙完整、页面清晰。

  同一种志书,会有不同版本。历史越久远、名气越大,往往版本越多。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会尽可能选择精善之本。

  比如,《吴郡图经续记》成于北宋元丰年间,我们采用的是清咸丰年间《琳琅室丛书》的木活字排印本,比成书时间晚了七八百年。因为这个版本在出版时经过精勘精校,书后附有校勘记450多条,纠正了数百年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错误。

  现代快报:整理和出版地方旧志,有怎样的意义?

  张乃格:一方面,全省各个地区,特别是市以下地区,极少系统藏有本地志书。这些志书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单位,有的还流失海外。因为年代久远,其中不少志书已经成了稀见本、孤本,甚至是残本。整理、出版江苏历代重要旧志,可以让罕见的志书“化身千百”,回归故乡。这对于本土文献传承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造福子孙的善事。

  另一方面,绵延不绝的历代方志,系统地承载着地域文明,展示了本地区发展脉络和成就,为我们留住乡愁。

  我国自古就有编纂地方志的传统,一部志书创修之后,往往继之以续修、再续、三续、新修、重修、补修等等,薪火相传,一代一代接力“做加法”。

  由于“隔代编史、当代修志”的传统,志书的纂修人往往就是历史见证人、事件亲历者。并且,地方志“述而不论”,书中记载的内容比较客观。这些使得内容的可信性、真实性较强。

  现代快报:《江苏文库·方志编》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张乃格:今年要出版的《扬州府志》中的一种,选用的底本来自南京地理研究所,但其中缺了好多卷。我们又从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找到同一种书,集三家所长,补配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影印本。“补配”还是比较麻烦的,古书都不怎么标页码,要根据上下文内容,一页一页地仔细比对。因此,即将出版的《扬州府志》,要比各家收藏的古籍原版内容更全。

  有《江苏历代方志全书》的出版在前,做足了基础工作。目前《江苏文库·方志编》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去年影印出版了苏州府部和常州府部,其中常州府部还有三四本会在今年出,和镇江府部、扬州府部志书一起。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撰写提要。地方志和其他文献不一样,往往篇幅比较大,比如《江苏省通志稿》有几十本,要先通读一遍,才能归纳出它写了些什么、在方志史上的地位,凝练成一份一两千字的提要。我曾经参与编写《江苏地方志提要》,有一定积累,同时长期从事江苏地域文化研究,常常用到旧志,否则很难胜任。

  现代快报:在大众传播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张乃格: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进行的整理只是影印,带有抢救的性质,让分散收藏在全国各地甚至流失海外的古籍,得以流传于世。但这只是解决了“有”的问题,此外还有待于解决“用”的问题。

  因为这些旧志都属于古籍,普通读者使用起来困难较大。尚须深度整理、二次开发。也就是说,选择价值特别高的旧志进行标点、校勘、注释,更便于人们阅读、利用。

  在旧志的深度整理、二次开发方面,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近年来做了大量探索。比如,组织点校出版《江南通志》;利用旧志资料,选编《长江历史图谱》《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等;利用旧志等地情资料,创办江苏方志大讲堂、方志江苏公众号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来源:“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