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期刊动态
《中国地方志》202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2024-07-16【打印】

目录

内容提要


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构想与实践

——以浙江省为例

 

郑金月

 

  提要: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传统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现实基础之上的迭代升级,具有一体化、全方位、数据驱动等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技术融合化、平台一体化、服务智慧化、制度重塑化等。从分析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出发,围绕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阐明地方志工作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以浙江省为例系统介绍推进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构想、平台架构、业务应用体系及实践探索路径。

  关键词:地方志  信息化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浙江经验

 

扶贫志编写初探

 

王复兴

 

  提要:编写扶贫志是方志人的光荣使命。扶贫志的主要内容有地情、贫困状况与成因、扶贫目标和规划、基础设施扶贫、生态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社保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机构与管理、扶贫人物等。设计扶贫志篇目要注重选定结构体式、区分专志和分志、区分各级扶贫志、选定综合篇目或细分篇目、突出地方特点等。编写扶贫志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记述法、对比法、以事系人法、处理内容的交叉重复、用好专记和附录、重视图照运用、记载失误和教训等。

  关键词:扶贫志  内容  篇目设计  编写方法

 

晚清乡土志的编纂与地方自治

——以《建昌县乡土志》

 

何和义

 

  提要:晚清实行学制改革,发展乡土教育,要求各地编纂乡土志;同时推行地方自治,而分区是地方自治的基础。修志与分区本互不干涉,但是建昌县官绅将分区融入乡土志的编纂,于光绪年间修成《建昌县乡土志》,特设《建昌县舆地图》2卷,对建昌县进行分区。该志带有浓重的地方自治色彩,宣扬地方自治思想,谋划地方自治方略。《建昌县乡土志》的特点与其主修者和编纂者有很大关系,该志内容丰富,地图数量多,印刷精美,反映晚清编纂乡土志目的的多元化、清末新政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基层官绅对所处时代的认知与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以及志书编纂与地方政治的深度融合,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晚清  乡土志  地方自治  《建昌县乡土志》


书写土司:清代贵州方志“土司”类目设置研究

 

齐玉莹  黄伟

 

  提要:方志是一种联结地方与国家的历史文本,它从地方攫取知识信息,汇集众多地情资料,成一地百科;文本书写中体现官方视角与国家意志。贵州削土司设省,历史上全省遍布大小“土司”,这是中央赋予当地长官的官方称号,因而“土司”是贵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清代贵州方志中“土司”类目设置为考察对象,探讨修纂者在创设“土司”类目时的知识择取与权力构建,可见修纂者在书写、建构“土司”这类边疆特色类目时,有设立统治典范,加强道统教化以及纳入大一统体系的目标期待,亦可体现方志成书时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清代  贵州  方志  土司  设置


方志艺文志散文文体的编纂及其文化意蕴

——以贵州旧志为考察中心

 

谭德兴

 

  提要:贵州方志艺文志收录的散文文体作品众多。不同时期,贵州方志艺文志散文文体作品编纂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嬗变呈现出深刻的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其一,充分体现史学与文学的密切互动。其二,体现史学与政治的密切互动。其三,呈现出浓郁的西南边省地域文化特征。贵州方志艺文志中散文文体编纂的发展,是史学、文学与政治在边省区域文化中的有机融合,显示边疆史学发展的特点与成就。

  关键词:方志  艺文志  史学  文学  边疆治理


六朝时期建康—京口陆道要隘及交通考

 

祝修颀

 

  提要:六朝时期,京口、建康两地的交通,不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日常行旅,都十分仰赖沿江陆道。这条二百里“王涂”,虽然距离短,但因其沟通都城与京口重镇的特殊区位价值,在六朝史上异常关键。通过系统考辨六朝及唐代原始文献的记载,该道上自东向西最重要的陆道要隘依次是:竹里、罗落、黄城与湖头。结合南宋以来景定《建康志》等南京、镇江地区方志的记载与考古学、地理学成果,将这4个关键节点连缀起来,可以判断二百里“王涂”的基本线路。两地道路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到宁镇山脉的制约,或可作为透视南方丘陵地带陆路交通演变规律的一个典型案例。

  关键词:六朝  建康  京口  要隘  陆道交通

 

饶平置县过程考略

 

陈春声

 

  提要:在方志、正史等史料中,饶平置县年份记载颇有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与当时当地社会转型的复杂状况直接关联的,需要对一个较大的地方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才能判断出现不同记载的真正缘由。明代中叶广东潮州府新建饶平县的过程,实际上是当时更大范围的地域社会转型过程的一部分,各种文献关于建县年份的不同说法,反映了时人和后人对该复杂历史过程记忆的差异。

  关键词:潮州  饶平  析土置县  历史记忆

 

地方志对马可·波罗记载问题的再考证

——兼论方志解决历史疑难问题的研究空间

 

谢丹

 

  提要:马可·波罗曾在扬州做官3年,此为其重要经历。通过对扬州方志史料全面考索,可订正所载“忽都火者”乃马可·波罗的讹误,并考察“火者”一词历时义项变化,对照马可·波罗笔下的扬州空间书写,发现曾任江都达鲁花赤的“马马火者”是马可·波罗。同时亦可推断元代马可·波罗到扬州后政绩不彰,此可能是其在史志中“不载”的主要原因。马可·波罗宦迹问题对于百年来“马可·波罗到华”争议颇有助益,为解读马可·波罗提供方志新线索。

  关键词:马可·波罗  扬州  地方志

 

论地方志对王阳明文献的重构与还原

 

童飞

 

  提要:地方志在著录王阳明文献时往往对其文本进行重构,达到以光志乘的目的。或在王阳明文献的题目中添加和更换地名,以凸显文本的创作地点;或删减王阳明文献内容,以回避原有的地域特征。地方志所收文献与阳明别集所载文献的差异,可以反映阳明弟子处理阳明文献的态度与策略。阳明弟子在编排诗歌文本时,往往拼合写作时间相近、内容相似的诗歌,重新拟定总的题目;在处理序文时,有意根据文本内容选取不同稿次,甚至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和润色。在历次编刻王阳明别集的过程中,主事者偏重于篇目顺序的调整,极少考订文本的具体内容。地方志所收文献可以还原阳明文献的文本面貌,如揭示和校订别集中文献的脱讹,恢复文本的原有内容;重新议定王阳明辑佚文献的著作权,探寻文本的真实作者。

  关键词:地方志  王阳明文献  重构  还原

 

明清《南安府志》对王阳明的历史书写研究


王雨辰  刘和富

 

  提要:明清时期《南安府志》对王阳明的历史书写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明嘉靖朝特点是尊其事功,略其思想。至万历朝时,记载数量增长,阳明学思想地位提升。清康熙朝突出平藩伟绩,对阳明学说褒贬并存。乾隆朝详记平乱事功,强调朱学正统。至晚清时期,调和朱王学说,重建儒学统治。明清《南安府志》对王阳明的历史书写受官方意识形态、编者学术倾向等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对王阳明事功或学术思想记载呈递增趋势,王阳明与阳明学在府志中的地位亦逐渐提升。在《南安府志》编纂者建构下,“阳明过化之地”与“周程传道之乡”共同成为南安府的文化标签。

  关键词:明清时期  王阳明  《南安府志》  历史书写

 

福建方志所见王阳明诗文辨析

——兼及地方志资料的特殊价值

 

李佳纹

 

  提要:王阳明在福建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些作品与阳明后学整理的诗文集包括现在通行的全集在内容和文字上存在较大出入,并有全集未予收录的诗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阳明后学和地方志的修纂者在对王阳明原作进行收录时,难免会有删节和修改等情况。从文字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这些删节和修改的原因及效果,不仅可以发现地方志所收诗文是对王阳明研究的重要补充,也能够揭示福建方志对于王阳明诗文的特殊处理,从而了解到福建方志的编纂精神,明晰“人杰地灵”的思维对地域文学的深刻影响,揭示地方志资料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王阳明  福建  方志  诗文

来源:“社科期刊网”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