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义炳千秋——义乌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展暨《义乌史志》100期特展”在义乌美术馆盛大开展。本次展览以文献考据为骨、实物佐证为体、史迹寻踪为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志”的内涵。
生动展现义乌千年文明画卷
义乌自秦代设乌伤县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座以“义”为魂的城市。从颜乌的孝义、骆宾王的节义到宗泽的忠义、朱丹溪的仁义,从义乌兵的侠义到新时代义商的信义,“义”的精神历经千年传承,早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的文明基因中。
为梳理地方文脉,赓续文化薪火,2001年《义乌方志》应运而生,2019年与《义乌史志》合流深耕,以季刊铸就地方历史文化内刊的标杆。二十四载耕耘,百期墨香氤氲,义乌的史志工作者们探祖寻根、沙里淘金,缀连历史碎片。
今年恰逢《义乌史志》出刊第100期,在义乌市委组织部、义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义乌市政协教文卫体与文史委、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义乌市地方志编纂室)与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了这场以“义炳千秋”为主题的史志成果展览。
本次展览以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史志成果为主线,分12个专题,系统呈现《义乌史志》百期精华,全方位梳理了义乌从亿年恐龙遗迹、万年上山文化,到百年红色传承与商贸发展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这座乌伤古城的文明画卷。
本次展览既是对《义乌史志》百期办刊历程的回眸,也是对地方历史文化当代价值的探索,更是对乌伤文脉的凝望与致敬。于青简丹墨间,触摸历史的肌理;在古今对话中,感知文明的脉动。
百件珍贵实物讲述义乌故事
本次展览以地方志记载为主线,通过文字、图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实现以物证史、以史释物,达到贯通古今“志”说和生动形象说“志”的目的,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乌伤历史画卷,向观众讲述地方志里的义乌历史、义乌故事。
“我们将地方志和图像、实物等集中在一个空间里融合呈现,实现了跨部门、跨单位的资源整合和力量集合,是办展路径和模式的创新尝试。”义乌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100件珍贵实物,其中有2件一级文物是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第一件一级文物是一部明崇祯《义乌县志》,由山东安丘博物馆于2002年调拨。这部《义乌县志》虽在历史上留存年代不是最早,却是最完备的一部志书。
明崇祯《义乌县志》记载了明代义乌的建置疆域、城廓乡野、人口税赋、田地山川、桥渡古迹、遗风轶事等,还存录了明代地方官府的一些经济档案类史料,不少史料是其他典籍所无法替代的,对义乌明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
第二件一级文物是一件元代“龙凤七年”铜权,于1977年义乌县百货公司进行基建时发掘。铜权正、背面均铸有阳文楷书“龙凤七年”铭文,龙凤七年即公元1361年,该铜权即为韩宋政权所铸。
“度量衡是人们对客观物体进行评价的手段之一,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对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义乌市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李亮介绍,这件铜权是韩宋在与元军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进行经济上的激烈斗争的体现,实属罕见。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免费对公众开放,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去看看,感受义乌从千年古邑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历史文脉和生动气韵。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