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展览宣教
杭州市方志馆举办第二届冬至年俗节活动
2019-12-25【打印】

  杭州有座伍公山

  山上有座伍公庙

  庙里供着伍子胥

  这位被杭州人称为潮神的伍子胥除了这座庙

  传说还与杭州人喜欢的一种美食有关

  ……

  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为了抵抗越国的侵略,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池建成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其部下说:“我死后,如果吴国遭难,人们饥苦无着时,在城下掘土数尺,可救饥民。”后来越国果然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饥民饿殍遍野。大伙想起了伍子胥的话,就带领军民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

杭州伍公庙

  2019年12月22日,冬至日

  市民们聚集在伍公山脚下的杭州市方志馆内

  打年糕、赏昆曲、射箭投壶……

  活动精彩纷呈

  不仅带给大家一场视觉盛宴

  我们还给伍公留下的年糕正名为“伍公糕”!

 

  一大早,方志馆的东院里一群市民游客和九州汉学的汉服爱好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包饺子、做麻糍、打年糕……热闹非凡,大家要在方志馆过一个不一样的冬至节,特别是打年糕的项目,从和粉、加水、蒸粉……都是按传统的方式在操作。

  据钟毓龙《说杭州》记载,农历十一月最重者为冬至,杭州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过去,到了冬至前后,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打年糕了。水烧热,然后在木桶里放上水磨粉,开始蒸。水磨粉蒸熟之后,被倒进一旁的石臼。打年糕是个力气活,稍微打一会儿就会出汗,方志馆的游客们轮流上阵体验。捶打几下,洒点水,再把米粉团翻个身,反复捶打数百次,年糕就打好了。

  打好的年糕蹭亮蹭亮的,放到铺了塑料纸的门板上。只需要一根长线,年糕就被切成了一个个年糕头。今年方志馆制作的年糕,加印了一个方志馆设计的LOGO——“伍公糕”,以缅怀这位为国为民的先贤。

分享麻糍 

包饺子 

制作“伍公糕”(年糕) 

 

  除了好吃的“伍公糕”,还有好听的“水磨腔”。在方志馆文杏馆内,来自雅部院的莫晶晶老师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昆曲音乐讲演会。昆曲旋律优美、婉转,唱词典雅,昆山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其唱腔又称“水磨腔”。以宫商五音配合阴阳四声,其度腔出字,有头、腹、尾之别,字清、腔纯、板正,称为三绝。讲演会针对昆曲音乐性、文学性进行深入探讨,为市民游客展现一场乐曲的盛宴,展示昆曲文化中蕴藏着的深厚美学。

 

  部分身穿汉服的姑娘在方志馆参加了“亲近刺绣,感受非遗”活动。江浙一带是养蚕产丝的地方,丝织业自古发达,所以刺绣技艺驰名中外。苏绣、扬州文人绣、杭绣、瓯绣、宁波金银绣……等绣种遍衍江浙一带。本次活动邀请到绣娘唐娇娇,师从苏绣传承人姚惠琴。在绣娘的指导下,姑娘们纷纷动起手来。看着刺绣老师轻松的穿针引线,真到了自己手里,穿针都需要屏住呼吸,紧盯针孔才能顺利完成,至于“排比其针密接其线”,这个刺绣难度就更高了,即使大家全神贯注,根据图案上下走针,依旧费了不少功夫才绣出一个小花瓣。姑娘们纷纷感慨刺绣的不易和“非遗”传承的艰难。

  打年糕也好,包饺子吃麻糍也罢

  各地民俗承载着温暖回忆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

  (杭州市方志馆)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